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信息工作的意见


  (三)加大农村信息服务力度。办好“农信通”电话信息服务,做好“巴渝新农村”、“农村气象服务”等影视节目。实施信息使用费用补贴,向农村干部、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免费发送特色信息。建设重庆“三农”呼叫中心及区县(自治县)远程坐席,打造“12316”、“12396”服务热线并实行费用优惠,开展专家远程诊断、技术培训,强化信息的互动性和可视化,实现“百名专家坐诊、万名用户在线、百万农民受益”。推广农村电子政务,开发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构建“3S”系统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

  (四)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区。积极推进统筹城乡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快启动并在2012年前建成10个农村信息化标准示范区县(自治县)。建设100个农村信息化标准示范乡镇,配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建立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窗口。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和特色产业村,建设1000个农村信息化标准示范村,开展“信息机与计算机、手机、广播、电视集成”的多终端、多渠道信息入户模式示范。

  (五)建立农村信息化数据库。建立内容丰富、数据权威的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业综合数据库。依托国家“金农”工程的实施,建设农产品监测预警信息、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信息、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五大市级数据库。建立健全数据调查统计体系,开展网络平台数据查询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与生产信息采集、管理体系建设,扩大粮油、生猪、柑橘、蔬菜等主导产业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与生产信息采集范围,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点200个、农业生产信息采集点2000个。优化市场监测点布局,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促进市场监测规范化和标准化。在重庆主城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电子信息显示屏,建立互联网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农产品市场行情快速查询。

  (六)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组织100名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师开展全市主导产业及主要农产品市场趋势的深度分析。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建设,形成500名信息服务专家团队,大力开展农村信息采编、热线咨询、现场出诊等服务。依托全市各地的农村信息员、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发展10000名农村信息传播员。建设2500名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农业生产信息专(兼)职采集员队伍,开展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价格、成本、交易量、质量等信息采集。建立农村信息员考核机制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各类农村信息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