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一)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根据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打造丘陵山地农业应用研究创新体系。支持各种类型的农业企业和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和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合作组织或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基地(机构)和其他技术创新组织。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学科领域,重点建设蚕桑、柑橘等重点实验室和生猪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等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对已建成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与后扶持。支持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努力建成一批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庆农用装备研发中心和农业科技海南创新与繁育基地。支持市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区县(自治县)特别是“两翼”地区建立农业科技野外观测台(站)、实验站和研究基地,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建设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
(三)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选择家蚕、生猪、柑橘、逆境育种等优势学科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在良种创新、精准农业与现代装备、农产品加工物流及质量安全、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生态、农村信息化、防灾减灾、水利科技、气象科技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水平提升。
四、不断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一)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在生物农(兽)药、生物肥料、安全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小型实用装备,农业精准管理、精深加工、设施农业、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建设市级良种繁育和品种区试基地。提高动植物新品种的创新与审(认)定质量,规避技术风险,保护农民利益,逐步建设粮油、生猪、蔬菜、柑橘、水产等市级试验站,承担新品种试验、区试、良种繁育和示范功能,形成科学高效的良种创新和示范推广网络,使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良种覆盖率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三)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整合各方资源,重点建设忠县柑橘、荣昌县畜牧、石柱县辣椒、丰都县肉牛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积聚现代科技、资金、信息、人才等各类科技要素,引进、组装和展示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打造依靠科技振兴产业的示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