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图(略)
资源共享体系。资源共享体系是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基础支撑,是有效保障涉农信息资源汇总、整合、共享、存储和应用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涉农资源数据库、涉农信息资源目录、涉农信息资源交换机制、涉农专家整合等方面的建设,能够保证整个应用平台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用性。
应用服务体系。应用服务体系是以农村管理和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开发和应用服务功能;通过应用服务体系,平台用户能够更好的操作、管理和使用涉农资源和服务平台,政府部门能够更好的规划和实施涉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宁夏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体系是面向互联网电视(IPTV)、农村综合信息门户和三农呼叫中心提供应用服务支撑,为各类用户提供农村政务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精神文化娱乐等各方面服务功能,具体包括涉农资讯管理、涉农电子商务、农村政务管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服务、热线服务等各种应用服务。
长效保障体系。长效保障体系是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规范运营和长期发展的制度保障,本着“责任共担、利益分享”的原则建立各项保障制度,以此来鼓励或约束各类参与主体的行为。为平台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营提供保障。通过信息员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标准规范建设应用机制、涉农信息采集机制、信息服务站运营机制、涉农信息服务事项规划机制等的建设,分清各类管理和服务事项的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涉农信息采集机制、标准规范建设应用机制,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基础;信息服务站运营机制是确保信息服务站长期、持续运转的关键;信息员队伍保障机制是实现信息人才队伍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涉农信息服务规范是涉农信息服务高效高质的根本。
(三)五项建设重点。
根据全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五项建设重点包括,完善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扩展整合三农呼叫中心、深化“三网融合”应用、创新农村信息化应用、健全农村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图(略)
四、建设重点及实施方案
(一)完善提升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
1.建设目标。完善提升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主要针对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以统筹规划、深化应用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力度,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为农民提供高质的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完善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纵向贯穿市、县、镇、村四级农村涉农部门和对象,横向连接组织、科技、农牧、文化、教育、劳动、社保、卫生、经贸、计生、物价等涉农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全区的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最终建成一个全区统一、面向农村、提供涉农信息服务为主的公共信息平台体系,同时打造全区统一的涉农服务综合信息门户。自治区各涉农部门、乡镇、行政村等可以在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上加载各自应用,开展电子政务,提高涉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自治区所有镇、村,甚至企业、农民都可在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上建立各具特色的网站、网页或网络社区,逐步实现“镇镇有网站、村村有网页”。
2.建设思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灵活部署”的方式,以电信网络和统一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在全区范围提供集成的信息和服务,同时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门户可以向上连接国家涉农信息服务平台。除已有的网络等设施构成的平台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已有的在发展中逐步调整功能,重点放在本地信息和服务的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3.建设内容。
(1)完善涉农信息服务网站。网站要实现涉农信息查询、信息搜索、农产品展示、农产品网上预订、电子商务、在线洽谈、电子支付、在线物流跟踪、信息智能化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等功能,为广大农民、村、乡(镇)、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提供涉农信息、电子商务服务,以及农村政务管理等功能。整体布局上按照树形结构分级进行建设,一级门户上包含农政要闻资讯、市场价格动态、劳务信息、农贸交易(电子商务)、农业气象、农业技术(农博士答疑)、特色农产品展示、农企天地等内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功能,实现网上网下的信息互动,为农副产品、矿产资源、旅游、劳务、种植、养殖等各类信息出户、出村、出镇提供传播渠道,同时将最新的农技信息引进来,为城市居民、企业、投资者、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解农村经济生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