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
到2013年
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86岁以上;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4.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现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获得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
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达到90%以上;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
8.建成区人均体育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
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
10.空气质量(API)达到和优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例96%以上。
三、实施五项健康工程
(一)营造健康环境工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抓手,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到2010年,城市主要环境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要求,接受全国爱卫办组织的考核鉴定。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和农村改厕项目,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生态环境。对重点江河流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保持各类河道水生态系统平衡,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有效控制煤烟、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强沿街、沿路、交通沿线等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整体绿化景观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加大背街小巷、农贸集市、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市容环境面貌。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改善居住区环境,定期开展以居住区、单位为重点的爱国卫生检查评比及满意度测评。不断加强以消灭孳生地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有效控制病媒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营造市民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加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营造室内无烟环境。治理整顿五小行业(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落实“门前三包”。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全市农村改厕管理网络,狠抓农村改厕建设。按照国务院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目标要求,通过项目运作的形式,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村屯改厕指导员制度,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大力推广建设和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提高农村改厕普及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健康服务工程
进一步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首府南宁科学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施为民办实事卫生健康惠民项目,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逐步落实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改造乡镇卫生院,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服务,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