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研力量相对较强。我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在环保科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蓉的化工、轻工、冶金、核物理、电子、电力、水电、纺织等专业设计院都设有环保技术部门。设在四川大学的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在烟气脱硫、脱硝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一些技术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
2.问题与劣势。我市环保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主要问题表现在: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我市413家环保从业单位中,近80%都是小型企业。二是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413家从业单位中,从事资源回收利用的102家,从事环境服务的231家,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80家。环保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生产成套化程度低,无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以一般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企业居多,如废金属、废纸回收再生产企业就占44家,而从事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企业很少。环境服务方面大都限于一般工程设计与施工,没有形成工程融资、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和设施运营管理一条龙服务体系。
(2)政策措施支持不够。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缺乏有针对性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在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3)“产、学、研”脱节。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绝大多数环保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以及先进技术及时向产业化生产转化的机制。
(4)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环境工程招投标、环境工程评估服务、环境工程监理服务等均为空白,环保设施专业化营运管理相对落后,存在无序低价竞争、工程质量不高、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三)环保产业发展市场分析。“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国家仅安排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就达3300亿元,2009年,又新增环保基础建设经费2100亿元,环保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广阔。国内600家大中型燃煤电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需要安装烟气脱硫和除硝装置,将形成600-1000亿元的需求;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中,汽车尾气净化器需求可达120亿元;水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环保市场前景很大;废旧回收利用随着我国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期的到来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矿山修复、节能产品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