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中有关质量管理的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病人满意度为核心,以护理服务行为为重点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工作。要逐步建立并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质控管理网络,卫生厅成立自治区护理质控中心,负责制定和完善质量标准和质控方案,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监督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充分发挥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质量管理等重要职能,使我区的护理质控工作常态化,带动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
五、完善护理管理体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与医院功能、职责、任务、发展规模相适应,与相关专业协调发展,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制。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全面负责医院护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并负责设定医院护理岗位,制定并落实护理工作规划和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计划,指导和监督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考核和奖惩,培养和选拔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参与医院全面管理和护理人员录用、职称晋升等工作,协调医院决策层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各级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切实把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首要任务,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造福人”的重要原则去实施管理,重视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护理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管理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实施人性化和柔性化管理,建立“工效挂钩”、“优劳优得”、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和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护士的职业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要积极引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全面实现人、财、物、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运行机制上,依托网络功能,建立以网络数据为导向的快速高效的工作程序;在人员管理上,运用数据统计进行人力资源动态调配和绩效考核;在物资管理上,实行网上出入库供应管理;在经济管理上,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医疗护理成本核算和使用效率分析评价;在护理质量管理上,建立网络数字化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病人评价护士服务质量等活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护理管理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六、培养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提高护理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