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阶段:2018-2020年。
(1)阶段目标。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在不同区域、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均等化。全省各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享有和效果大致相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人群之间公共卫生指标相近,健康水平趋于一致,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实现措施。建立政府分级投入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全省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适当增加服务内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监管。
五、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的建设目标及实施路径
(一) 建设目标。
到2011年,基本建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解决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群众体育健身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14年,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基本覆盖全省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到2017年,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广播电视、电影、书报刊、演艺节目等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基本能满足城乡群众需求。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努力形成覆盖全省城乡,区域、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新格局。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现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二) 阶段目标及实现措施。
1.第一阶段:2009-2011年。
(1)阶段目标。
--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
--初步解决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问题。到2011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初步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到2011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根据国家部署,到2010年,全省建设完善农家书屋达到12629家。
--初步解决群众看电影难问题。到2011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显著提高。继续完善省级分中心和市级支中心,新建县级支中心95个,到201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群众体育健身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11年,全省100%的社区建有1个以上的健身点(配有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小篮板等),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要100%向社会开放,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2)实现措施。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网络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
--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室。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行政村定期电影放映制度。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改革。
--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实施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继续建设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和流动演出服务网,以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等为主要对象,加大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全面推进农民健身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延伸覆盖到全省农村。加快推进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延伸覆盖到全省社区。
--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强化对基层农村体育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基层农村体育的范围。
2.第二阶段:2012-2014年。
(1)阶段目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基本覆盖全省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2)实现措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每个行政村。继续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在进一步完善体育投入机制的同时,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体育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
3.第三阶段:2015-2017年。
(1)阶段目标。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演艺节目、文化培训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益。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努力形成覆盖全省城乡、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新格局。
(2)实现措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保障水平,将公共体育建设资金重点向乡镇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城乡的全民健身指导站以及服务城乡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健全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和群众体育竞赛体系。
4.第四阶段:2018-2020年。
(1)阶段目标。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欣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形成完善的现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