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现措施。建立满足教育发展的良性投入机制,均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
四、公共卫生均等化的建设目标及实施路径
(一) 建设目标。
到2011年,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明显改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到2014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到2017年,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水平与质量的均等化。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 阶段目标及实现措施。
1.第一阶段:2009-2011年。
(1)阶段目标。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到2011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建立三级医院两个半小时服务圈、二级医院一个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半小时服务圈,形成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
--基本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体系。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到2011年,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覆盖率力争达100%,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8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保障城乡居民生命健康,到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十七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城乡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6周岁。
--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为15周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妇女孕前和怀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到2011年,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职业病健康监护率达到85%以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率达到80%以上。
(2)实现措施。
--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比重,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专项转移支付机制。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等机构的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加强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努力完成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和“空白村”卫生站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省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宣传卫生科普、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倡导和促进大众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力支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学评价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探索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卫生管理模式。
--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长。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科技支撑能力和卫生人才保障能力。
--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和使用。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助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药品储备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监管。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评估程序,将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2.第二阶段:2012-2014年。
(1)阶段目标。进一步解决城乡公共卫生问题,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提高全民基本卫生保健水平。在全省建立完善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
(2)实现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第三阶段:2015-2017年。
(1)阶段目标。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水平与质量的均等化。各地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质的提高,地区之间能力与水平趋于一致或相近,人群健康水平接近。
(2)实现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水平,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