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缩小红河南北区域发展差距
南部和北部区域差距大,是红河州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在提升优化北部地区发展、增强带动能力的同时,加快南部地区发展,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南北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机制,提高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着力加快南部地区交通、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提高农田水利和抗灾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探索扩权强县改革,创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着力加大扶贫力度,加强对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建设红河南部扶贫开发区,采取政策、资金、项目、科技等多种支持方式,全面推进南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建设。着力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强化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科技站、村组文化科技室、社区文化科技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南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完善边境沿线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按照调结构、创特色、上水平、增实力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带动力强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巩固发展第一产业;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烟草、冶金、化工、电力等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扩大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全州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资源、轻型新材料、食品加工、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等轻工业,大力发展终端消费品生产产业,提高非烟轻工业比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大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力度,高标准开发元阳哈尼梯田和屏边大围山景区,打造滇越铁路、千年锡文化、蒙自过桥米线等品牌,促使旅游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依托区位优势,加强规划和基础建设,加快蒙自滇南物流中心和河口国际口岸建设,努力把红河州打造成为我省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之一。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红河州具有悠久的开放历史和良好的开放条件,要以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社会和开放型文化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改革开放促发展的新路子。加大昆明一河内经济走廊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强与越南北部省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跨境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推进河口边境贸易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立新型口岸管理制度,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通关效率和口岸运营能力。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扩大外资投资领域,扩大与东南亚、南亚特别是越南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充分利用各种区域合作平台,建立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的交流和磋商机制,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我省次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跨境贸易结算模式,大力培养适应对外合作需要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努力将红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进出口加工基地。建立有利于生产要素“走出去”的体制,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把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行业、技术延展到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努力发展中越友好关系,加强地方政府和民间等各个层次的友好往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营造客观友善的宣传舆论环境,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