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船舶企业的管理,依法规范船舶产业的发展。市推进船舶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船舶工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要引导建立行业协会,重点支持成立钢质船舶建造和新型复合材料快艇生产两个行业协会组织,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维护公开有序的市场环境。尽快做好和完善船舶企业生产资质认证和工商、税务登记,逐步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船舶产品的检测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将船舶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船舶产业招商活动,集中引进一批具有专利技术、品牌优势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企业来益阳投资,加快提升益阳船舶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引进船舶设计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外海事大学(船舶学院)、科研院所等来我市合作办学,建立实训基地。
(八)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服务船舶产业发展。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人才培养、投资融资、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支持民营造船企业做大做强。要统筹造船工业与桥梁、水利等相关建设,尤其是要考虑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本市辖区内新建桥梁、大坝等水上设施时,要保证通航净空高度和宽度。要认真执行《益阳市优化经济发展“十不准”》和《益阳市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实行船舶企业检查准入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秩序。要注重联防联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船舶企业周边环境整治。
五、规划实施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规划先行,配套跟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船舶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编制规划、规范管理。
相关市直部门要按照分工,尽快完成船舶产业规划,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启动园区建设规划,同时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成立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逐步规范市场秩序;搞好企业工商登记和资质认证,逐步规范企业行为;实行对船舶企业检查准入制;开展船舶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第二阶段:从2010年至2012年,主要任务是稳步发展、调整结构。
船舶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产值年均增幅30%以上;完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园多点”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船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引导中海船舶、太阳鸟游艇、金瀚船舶、先权船舶、桃花江游艇、清水塘造船厂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争取到2011年成为中国游艇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引导船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引进船舶设计研发机构1家以上,组建3-4家船舶技术咨询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