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市船舶产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科研、设计和人才不足;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分散,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
二、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
目前,益阳船舶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据预测,到2015年,世界平均新船需求量将达到5000万载重吨左右,同时其产业正加速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小船舶制造市场从沿海转移到内地,0.5-2万吨级的中小型船舶市场需求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市造船业起步较早,产业集中度较高,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承接造船业转移的客观条件。
(一)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品牌化带动,提升产业水平。以船舶工业骨干企业为龙头,鼓励兼并重组,整合生产资源,逐步规范企业管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自主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船舶设计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拓展产品种类;主动对接国防工业,发展高端产品,努力形成国内造船工业基地,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规划目标
1、生产能力稳步增长。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年均增长25%以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提高综合效益,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
2、研发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船舶研发设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品牌船型,新船型、新产品研发取得新突破,常规船舶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
3、结构调整取得进展。重点发展中海船舶、太阳鸟游艇、金瀚船舶等3家造船企业。到2015年,培育3家以上产值过10亿元、8家以上产值过5亿元的造船企业和2家以上产值过3亿元的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游艇、工程船舶、运输船舶等主导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创建“太阳鸟”国际知名品牌,整合培育3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拥有上市船舶制造企业1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