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指标Y2、Y3数值越大,其代表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越佳,反之相反。
第二步,对“单位GDP耗地下降率”、“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下降率”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下降率”三项指标值分别赋分。
对于“单位GDP耗地下降率”,指标值大于等于11%(等级Ⅰ),得16分,集约水平(指标值)比11%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0.5分:在9%— 11%之间(等级Ⅱ,即集约水平提高幅度在9%— 11%之间,含9%),得12分;在0— 9%之间(等级Ⅲ,即集约水平提高幅度在0— 9%之间,含0),得9分;在— 10%— 0之间 (等级Ⅳ, 即集约水平降低10%以内,含— 10%),得6分;小于— 10%(等级Ⅴ,即集约水平降低10%以上),得0分。
对于“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下降率”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下降率”,指标值大于等于20%(等级Ⅰ),得12分,集约水平(指标值)比20%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0.5分;在10%— 20%之间 (等级Ⅱ,即集约水平提高幅度在10%— 20%之间,含10%),得8分;在0— 10%之间(等级Ⅲ,即集约水平提高幅度在0— 10%之间含 0),得6分;在— 10%— 0之间(等级Ⅳ,即集约水平降低1以内,含10%),得4分;小于— 20%(等级Ⅴ,说明集约水平低20%以上),得0分。
各指标具体区间划分和赋分情况见表2、表3。
表2 区间赋分表
┌───┬────┬─────┬───────┐
│得分 │ │单位增长消│ 单位固定资产│
│ │单位耗地│耗新增建设│ 投资消耗新增│
│等级 │ 下降率│用地下降率│建设用地下降率│
├───┼────┼─────┼───────┤
│Ⅰ │ 16 │ 12 │ 12 │
├───┼────┼─────┼───────┤
│Ⅱ │ 13 │ 10 │ 10 │
├───┼────┼─────┼───────┤
│Ⅲ │ 10 │ 8 │ 8 │
├───┼────┼─────┼───────┤
│Ⅳ │ 7 │ 6 │ 6 │
├───┼────┼─────┼───────┤
│Ⅴ │ 0 │ 0 │ 0 │
└───┴────┴─────┴───────┘
表3 指标区间表
┌──┬──────┬──────┬──────┐
│得分│单位耗地 │单位增长消 │单位固定资产│
│ │下降率 │耗新增建设 │投资消耗新增│
│等级│ │用地下降率 │建设用地下 │
│ │ │ │降率 │
├──┼──────┼──────┼──────┤
│Ⅰ │ ≥11% │ ≥20% │ ≥20% │
├──┼──────┼──────┼──────┤
│ │ 9%— 11% │10%— 20% │10%— 20% │
│Ⅱ │ (含9%) │(含10%) │(含10%) │
├──┼──────┼──────┼──────┤
│ │0%— 9% │0%— 10% │ 0%— 10% │
│Ⅲ │ (含0) │ (含0) │ (含0) │
├──┼──────┼──────┼──────┤
│ │一10%一0% │一20%一0% │-20%一0% │
│Ⅳ │(含-10%) │(含-20%) │(含-20%) │
├──┼──────┼──────┼──────┤
│Ⅴ │<-10% │<-20%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