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工作体制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街道办事处建设,将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工作范畴,明确街道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并根据辖区规模和工作量,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
(一)各区政府应根据全市物业管理发展规划和相关法规,制定本辖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计划和扶持措施;建立物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和综合协调制度、监督管理和矛盾调解制度、老旧住宅区财政补贴制度等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相关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住宅区管理高效率和全覆盖。
(二)街道办事处应设立由分管主任牵头的物业管理办公室,并分别设立“两站一中心”:
1、设立街道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主要是在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聘用专职人员,受理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的日常工作经费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安排;相关工作纳入街道大调解工作序列,接受市、区司法、房产部门业务指导。
2、设立街道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主要是根据各街道实际,在辖区内选择若干信誉好、实力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房产维修中心作为维修加盟单位,为辖区内无物业管理住宅区的房屋排险、下水管道堵塞、水电故障等突发情况,提供有偿应急维修。
3、设立街道物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为保本微利的服务企业,主要是向暂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或无人管理的住宅区提供有偿的基本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财税、就业扶持政策。
“两站一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办法由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另行研究制定。
(三)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管理。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必须对辖区内住宅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行分类管理:
1、已实施市场化物业服务的住宅区,应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措施,指导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规范运作。
2、通过整治出新、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的旧住宅区,应按照相关程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3、自管房住宅区,相应管理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物业管理责任,并接受街道办事处对住宅区的日常监督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4、原产权单位无力托管、业主无法自行管理、也暂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的旧住宅区,统一由街道物业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物业管理服务,逐步向市场化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