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19.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着眼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及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2009年省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按年利率不低于1%给予贴息。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加大“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施力度,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扶贫贷款贴息、贫困村村级资金互助社等制度,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来料加工,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2009年完成下山脱贫1万人,其中乌溪江库区900人、地质灾害危险区1146人。
20.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统筹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以改厕、改水、改路、村庄绿化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09年,完成284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385.6公里;完善224.4公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成清水河道建设279公里;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加快堤坝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9年完成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堤防加固40公里。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2009年新增联网村1000个以上。
七、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21.加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衢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东港污水处理厂,完成双港片区纳管主管工程,扩大衢化片区、西区生活污水纳管率,完善老城区收集管网,各县(市)要加快配套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2009年,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2%以上,各县(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脱氮除磷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65%、COD指标达标率高于80%、氨氮达标率高于70%。加快推进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9年,全市完成19个集镇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18个,配套污水收集管网54公里。进一步完善集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