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单位: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30、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推进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创建市级以上“东海明珠”工程3个、文化示范村(社区)30个,文化建设村100个。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文化表演展示和坐唱比赛活动,提升农村文化表现水平。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和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发展基础。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建设,启动中德政府合作金华古城保护整治项目,抓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完成送电影下乡2.6万场,送戏下乡1500场,送图书10万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筹办全市企业文化节、企业文化论坛,建立企业文化活动项目补助制度。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速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科普工作,增强全民科学素养。重视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编撰出版《金华市志》,加强党史研究工作,做好档案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档案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八、全面建设法治金华,积极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31、加强人大工作。召开市人大五届六次会议和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司法监督,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决策建议和意见。
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配合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政府各部门
32、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准确把握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为契机,广泛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积极营造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理解的良好氛围;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召开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等课题,举行专题常委会议,认真协商建言,努力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坚持履职为民,高度关注民生,综合运行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有效形式,积极探索强化民主监督新路子,并组织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专题协商会,寓监督于支持、服务之中,努力增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以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政协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单位:市政协办公室
配合单位: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市工商联
33、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做好民主党派换届工作,指导民主党派做好新班子思想、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经济统战工作,积极开展“三送”服务活动,确定部分非公企业联系点,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渡难关。深入实施非公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推进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召开市第五次侨代会。建立全市海外统战工作资料库,举办好“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粤乡贤迎春贺岁团拜会”,组织赴港参加香港金华市同乡会“春茗”活动。进一步加强涉台宣传教育工作,扩大金华入岛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金台两地交流交往,继续做好组团赴台交流考察工作;做好引进台资、台智牵线搭桥工作,做好为现有台资企业、台商的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台基础工作建设,帮助台联会推动全市乡镇(街道)台联会组织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小康示范村建设步伐。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加强宗教团体及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深化“创平安场所,建和睦宗教”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民宗局)
配合单位:市台办、市外侨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