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各“专题考察评估量表”所示的项目(指标)及其评估标准,分别考察各相关评估材料,并作出定量与定性的评价。其中,定量部分须按专题考察评估量表逐项判定等级;定性部分须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改进意见。
3.查阅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中有关课程教学管理规定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对其编制及执行质量作出判断。
(一)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质量
【考察内容】
①课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体现专业培养方案精神;②教学要求是否针对性强,符合课程性质特点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③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科学、重点难点突出、时数分配合理,并反映单元教学目标要求;④章节安排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的形成规律;⑤大纲文本的编写是否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可操作性强。
(二)教学进度计划编制质量
【考察内容】
①课程教学的总时数和各单元(章节)教学时数的分配,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规定要求;②各单元教学内容的进程安排,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编排顺序或本课程的内在逻辑要求;③进度计划表的项目设置是否完整,内容填写是否规范并便于操作;④教研室和系(院)审签手续是否齐全、执行是否认真;⑤实际使用的教材,与大纲规定的教材是否一致。
(三)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考察目的】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要素的考察,旨在了解教师严谨治学和教书育人的状况,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本专题考察评估结果,可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3.2、3.3、4.2、4.3等观测点的评价依据。
【考察对象】
本学期在校四个年级专业理论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教师课堂教学。每位专家考察评估2门课程,每门课程听课1节。
【提供材料】
学校需提供教师授课的《课程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和使用的课程教材(教材可由上课学生提供)。
【考评要求】
①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为依据,对本节课讲授内容的执行进度作出评价。
②对授课使用的教材(是否新教材或优秀教材)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情况作出评价。
③根据“专题考察评估量表”所示的项目(指标)及其评估标准,作出定量与定性的评价。其中,定量部分须按专题考察评估量表逐项判定等级。定性部分须就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是否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作出评价。
(四)课程考试运行质量
1.命题计划
【考察内容】
①考查知识内容的覆盖面及其构成比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且题目数量适宜;②测试题型的选用,是否符合课程性质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且较高能力层次的测试题型及分值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宜;③试题取样、题意表述及题目分值是否符合命题要求;④题型及题目的编排是否合理,答题说明、图表符号及卷面设计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⑤评分标准是否正确,答题及评分要点是否明细、具体,便于操作;⑥A、B复本试卷能否做到两卷等值,且重复题未超过规定比例;⑦教研室和系(院)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执行是否认真。
2.阅卷评分
【考察内容】
①评分标准的执行是否严格,题目判分是否准确;②卷面计分是否规范,符合学校有关管理规定;③试题、题型和试卷的分数合成是否无误;④分数更改有无教师签名。
3.试卷分析
【考察内容】
①对学生答卷反应的诊断是否准确,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是否透彻;②教师能否针对教学的主要薄弱环节和学生答题的倾向性错误,明确提出日后改进措施;③教研室和系(院)审签手续是否齐全、执行是否认真。
4.成绩统计
【考察内容】
①学生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②学生平时成绩有无评分依据材料;③教研室和系(院)审签手续是否齐全、执行是否认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