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坚持优秀教师评选和“拔尖人才”、“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在职教育与职前教育相衔接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财政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建立以校长任期制为核心、任期目标责任制为考核监督体系的现代校长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转变。建立城镇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实施"援助农村学校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市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或民族县支教,选拔农村和民族县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实岗培训学习,引导鼓励城镇与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严格落实《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师德教风监督检查制度,坚决禁止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
10.布局调整抓项目
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教育结构,消除区域差别,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实力,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和改造薄弱校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政策,认真规划一批项目,论证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加强教育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计划内项目按期开工完工,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积极向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争取每年完成教育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市、县(市、区)财政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状况,根据市政府制定的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教育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确保教育项目建设资金按期到位,确保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按期完成。
11.教学管理抓创新
把教学管理作为基于人、为了人、提升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确立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统一,突出教学管理的人文关怀,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完善课程管理机制,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落实。建立和推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后反思制度,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计划性课堂向计划与生成性互补课堂的转变。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评价作业。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增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推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