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义务教育抓均衡
认真贯彻《
义务教育法》,健全、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和监控体系,巩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化解“普九”债务。切实保障弱势区域、弱势群体适龄儿童少年权益,建立酒泉特教学校,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学校改厕、改水、浴室建设和取暖工程改造步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和校际之间资源配置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整体水平均衡、学生升学机会均衡。
3.高中教育抓质量
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扩大职教招生人数,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普通高中招生保持在8000人左右。把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重心切实转移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上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推进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普通高中质量考核,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4.中职教育抓特色
扩大职教规模,突出职教特色,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加强职业院校基础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推动外向型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大对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支持力度,围绕制种、农副产品与矿产品加工、风电、旅游等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建成20个市级示范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特色,每年培训企业职工5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次,各行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年参加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数达70%以上。
5.高职教育抓示范
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政策机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院建设,大力提高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学院教学、实训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健全专业设置,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双证书”专业认证体系,全面推行“双证书”认证制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建设富有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建好1-2个省级精品课程,争创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以培养旅游、机电、制造、农业技术及土建施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