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建设的意见
(渝办发[2009]300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近年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6]59号),大力推进消防装备建设,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防装备基础薄弱、数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为进一步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切实预防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控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渝委发[2009]8号)要求,结合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需要,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渝委发[2009]8号文件精神,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为重点,加大消防投入,狠抓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建设。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力争到2012年,各区县(自治县)要配备具有与当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实际需要及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举高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大功率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车及器材装备,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及高层建筑火灾综合防控形势相适应的消防装备体系,实现“性能优良、结构合理、保障重点、逐步提高”的消防装备建设目标。
二、配备原则和要求
(一)配备原则。
按事权划分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市级保障的公安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由市财政负责配备,各区县(自治县)公安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装备由同级政府负责配备。
(二)配备要求。
1.消防车辆。2009— 2012年,全市要新增举高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车、大功率水罐消防车等128辆。其中:2009年增配25辆,2010年增配32辆,2011年增配35辆,2012年增配36辆。
2.灭火和应急救援装备。
(1)个人防护装备。各区县(自治县)每年要配齐当地公安消防队新增人员的基本个人防护装备,淘汰已达使用年限、陈旧或防护能力低的个人防护装备。2009年,基层消防执勤官兵11种基本个人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全部达到《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并按要求配齐备份。以下4种防护装备要超过
《标准》进行配备:抢险救援服、抢险救援头盔、抢险救援靴每人1套,抢险救援手套每人2双。市公安消防总队战勤保障基地和万州等7个战勤保障分中心要储存一定数量的常用个人防护装备作为战勤保障物资。2010年,按
《标准》配置部分特种防护装备选配项目,使普通消防站特种防护装备不少于20种,特勤消防站特种防护装备不少于30种,其中防化服达到每人1套。2011年,使11种基本个人防护装备达到1:1的备份。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标准》中部分要求选配的装备。2012年,根据实际,购置降温冷却背心、防火防化服等新型、多功能型防护装备,提高装备的科技含量。
(2)特勤器材装备。各区县(自治县)要在达到
《标准》的基础上,按《全市消防部队(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补充器材配备规划(2009— 2012年)》进行配备,并逐步淘汰已达使用年限、陈旧或破损的抢险救援器材。2009年,普通消防站要按
《标准》附表1— 10配齐29种抢险救援器材,配齐抢险救援班所需的器材。特勤消防站按
《标准》附表1— 1至1— 9的要求配齐所有必配项目。要针对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需要,每个消防站必须配备100M以上主救援绳及各类吊带、辅绳、滑轮等辅件1套,便携式等离子切割器1台,25型水带200M,4小时氧气呼吸器5具等。战勤保障基地、7个战勤保障分中心要储存一定数量的抢险救援器材作为战勤保障物资。2010年,特勤消防站要配齐侦检器材、洗消器材的必配部分,配齐
《标准》附表1— 1至1— 9中所有警戒器材、救生器材、破拆器材、堵漏器材、输转器材和照明排烟器材。所有消防站配齐
《标准》中其他器材中的防化服清洗烘干器、水幕水带及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并按照
《标准》要求的比例配齐备份。所有消防站在上年基础上再配备100M以上主救援绳及各类吊带、辅绳、滑轮等辅件1套,便携式等离子切割器1台,4小时氧气呼吸器5具等。2011年,所有消防站要按
《标准》配齐所有必配和选配的抢险救援器材,并按《全市消防部队(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补充器材配备规划(2009— 2012年)》要求配置相应抢险救援器材。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配备消防灭火、破拆、排烟机器人、坦克,侦检、摄像遥控飞行器等装备。2012年,所有消防站要按《全市消防部队(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补充器材配备规划(2009— 2012年)》配置相应器材,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抢险救援器材进行补充,选购科技含量高、操作简便的新型、多功能型抢险救援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