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对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结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选配适合青少年的读物,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其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解决农村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的实际困难。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村青少年卫生、营养、保健、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使农村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要求。充分发挥老同志先进文化传播员的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农村青少年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3.培养造就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重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继续深入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加大对农村青少年的培训和教育力度。遵循对农民实用、对农村建设有实效的要求,积极开展实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内容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对农村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农村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在当前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注重提高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
4.关爱帮扶农村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继续关心农村失学、失亲、留守儿童和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自立自强、成长成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农村普遍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帮教和维权等活动,高度关注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真情救助失学儿童,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认真做好后进青少年的帮教、失足青少年的转化和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维权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儿童尤其是女孩权益保护工作,认真开展防拐防骗宣传教育,用法律手段保护农村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动员广大老同志组织教育报告、关爱服务、家教指导、扶贫助学、知心爷爷奶奶等工作团(组),就近就地开展关爱帮扶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送到农村青少年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中。
5.引导大中专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开展好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开展工作,为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方面的积极支持,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提供帮助,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远程教育志愿者及农村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三支一扶”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受磨砺,得到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