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高纤复材制品整体生产能力不强,缺乏规模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我国碳纤维、芳纶纤维生产工艺稳定性较差,发展存在一定风险,且全球产量低,价格高,限制了市场发展。
(三)硅材料。我市太阳能级多晶硅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企业6家,2008年销售收入11.5亿元。超白玻璃具备250吨/天产能,已引进3条4.5代TFT-LCD用年产300万片0.5mm无碱超薄玻璃生产线;镧系光学玻璃产量和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总产能占全球近30%。
优势:省内拥有丰富的硅矿、天然气和水电资源。我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预计将在2012年形成1万吨/年的产能,多晶硅下游产业集成电路封测、光电应用等具备一定的基础。
劣势:我市电子级硅生产尚属空白。
(四)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我市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周边地区资源丰富,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全市现有生产企业12家,2008年销售收入约14亿元。
优势:四川大学在新型薄膜电池材料、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上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粘结钕铁硼生产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产能居全球第三;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具备国内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能力,碲化镉/硫化镉等材料技术属国内首创,省内有全球最大的独立碲矿;四川冕宁稀土、西藏及省内阿坝锂矿资源丰富;骨诱导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磷灰石涂层材料等产品技术居国内前列。
劣势:锂离子电池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生产企业。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立足领先、明确重点、整合资源、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以“重点突破、应用带动、产业配套”为原则,实施“跨越、追赶、配套”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关键性、基础性、资源优势性新材料;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技术有所突破和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加强材料、工艺、装备的技术集成,注重新材料废料回收处理,实现节能环保可循环发展。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在我市建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2亿元。其中,合成树脂(塑料)342亿元,高纤复材160亿元,硅材料60亿元,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60亿元。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表
类 别
| 销售收入(亿元)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合 计
| 54
| 84
| 147
| 622
|
合成树脂(塑料)
| 7
| 9
| 12
| 342
|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 18
| 30
| 70
| 160
|
硅 材 料
| 12
| 18
| 30
| 60
|
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
| 17
| 27
| 35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