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解决大同市灾民冬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的请示
(同政发〔2009〕201号)
省政府:
2009年我市遭受了40年不遇的旱灾,局部地区遭受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给全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和困难。今冬明春部分灾民口粮短缺。由于洪涝、风雹灾害,部分灾民住房倒塌损坏,急需重建和修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的灾情及损失情况
我市共有9个农业县区,99个乡镇1950个行政村,有157万农业人口。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66万亩。全市70%的耕地为山坡地,自然条件差,十年九旱,旱涝相交。今年相继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洪涝和风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重。
(一)近40年不遇的春夏连旱,使全市损失严重。
去冬今春以来,全市1-6月份平均降水量为83mm,与历年均值相比下降32%,尤其是市区、大同县、左云县、浑源县、广灵县、阳高县降水偏少4成以上。6月中旬到7月初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12.2毫米,是1970年以来的最小值,6月9日到7月7日连续28天,全市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进入6月以来,超过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接连不断,尤其24-26日连续三天达35℃以上高温,地表蒸散强烈,土壤失墒迅速。进入8月以来,正值农作物抽穗、拨节和灌浆时期,全市仍没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发展,部分群众饮水和农作物灌溉出现严重困难。
由于气候持续干旱,降雨少,再加上风沙大,气温高,土壤失墒快,给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春播期内的4-5月,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无法下种,已播农作物出苗受到影响,生长缓慢。据气象部门统计,市区、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浑源县、广灵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已处于严重干旱状态。特别是广灵县,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总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89.1mm,6月份前没有一次10mm以上有效降水,尤其是持续干旱,降水极少,加上风沙大,气温高,蒸发快,致使该县出现50年罕见的旱情,严重的旱情造成大面积农作物不能下种,下种的因旱未出苗,出苗的因旱枯死。全县9个乡镇180个村全部受灾,受灾面积45.3万亩,成灾面积34.3万亩,绝收面积20.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431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292万元。特别是梁庄乡、斗泉二个乡镇受灾最为严重,未播、未出苗、出苗枯死、缺苗断垄面积占耕地面积85%以上。阳高县由于从去冬今春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再加上春季大风天数较历年同期偏多,导致表土失墒严重,使全县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48.5万亩,成灾面积45万亩,其中有6.1万亩农作物因干旱死苗,12.49万亩受旱未播,受灾人口15.7万人,饮水困难人口2.68万人,初步估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2000万元。天镇县因旱未播面积5.6万亩,在已播种面积中,受旱面积5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8%,成灾面积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4%,绝收面积3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56%。该县旱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赵家沟乡、贾家屯乡、南高崖乡、米薪关镇和北部山区的七个乡镇,受灾人口达到14.5万人。粮食减产1亿多斤,占正常年产量的五成。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有4.2万亩没有收成。另外,全县因旱有1.5万头牲畜短缺饲草2000万公斤。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1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