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培育生物产业基地。
鼓励各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和产业链,将符合条件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纳入省“861”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并给予重点扶持。
产业基础好的市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创新能力强的市要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力度,努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蚌埠、合肥、亳州、芜湖等市要充分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机构实验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玉米芯等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生物能源、生物制造业的规模扩张;积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医学材料和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加大农作物良种选育力度,扩大良种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新型饲料添加剂、水处理絮凝剂等农用生物制品和生物环保产品;做大做强中药提取物、植物提取物、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加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省内其他各市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阜阳、宿州、淮南、淮北等地要加大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生物药及化学药的开发生产,加快生物石油及提取物的开发和产业化,做大产业规模。沿江、江南和大别山区要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农作物和动植物新品种等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积极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新品种开发,加强物种资源保护。
(三)加速壮大企业群体。
1.培育领军企业。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的核心。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生物大企业和大集团、生物技术领军人才和企业领军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支持独资建厂、兼并重组、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一批省内非生物领域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生物产业发展,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支持建立一批生物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利用科研机构的专有技术和成果,提高自身竞争力;对量大面广的中小生物企业,在借贷融资、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板上市、土地、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