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造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在铝及铝加工产业领域,整合省内外资源,深化现有贵州铝厂、贵州大学、省科学院、贵阳铝镁设计院等现有技术团队的合作机制,培育以贵阳铝镁设计院、永青示波器厂及贵州乌江机电有限公司为主的铝装备技术创新联盟,打造我市的铝工业深加工产业技术联盟。在磷煤化工领域,围绕深加工重大技术发展方向,组织我市企业、研究单位与国内外磷煤化工团队开展合作,培育以开磷集团、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贵州大学等为主体的技术专家团队,打造我市磷煤化工技术创新联盟。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培育以詹阳重工、成智重工、贵州大学及永青示波器厂为主的特种工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以贵州航天南海机电有限公司、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金属材料复合加载净成形技术及装备产业化技术联盟;培育以贵州大学、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农用机械产业技术联盟;培育贵航华阳电器、西南工具、贵阳华昌实业公司、贵航红阳密封件公司、新昌精密机电有限公司、贵州大学为主的工装模具产业技术联盟。在现代制药业领域,积极推进国家级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物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特色食品加工领域,打造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及市属辣椒加工企业、贵州大学等为主体的辣椒深加工技术联盟。培育以贵州大学、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好1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疾控中心、省畜牧研究所为主体的牛奶加工与安全技术专家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培育打造以泛特尔公司、黔峰制药、贵阳医学院、贵州省科学院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新材料领域,培育以凯科特公司、国家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中心、贵州大学团队为主体的聚合物改性材料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以振华集团、南方汇通为主体的锂电池技术创新团队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3.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盘活存量,争取增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挖掘、组织、培育好项目,争取国家和金融部门更大的支持,加大对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七)科技产业园区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