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创新计划的重要手段。重大科技专项是围绕产业,整合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科技计划组织方式。要组织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对制约各产业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展开系列攻关。
4.坚持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作为创新计划的重要途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建设工程,集成相关科技资源,支撑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5.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计划的有力保障。要充分发挥市级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性作用,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税收、金融、基金、人才培养引进、科技招商等多种方式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吸引各类科技项目来贵阳落地、科技成果来贵阳转化。
(三)发展目标
1.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
2.围绕产业振兴,2009-2012年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级项目5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10项、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00项。重点支持全市明确的四个“十大”企业,持续实施科技“双20工程”。
3.建立完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力争2012年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培育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养形成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10个以上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研发--中试--工业示范--产业化”创新链,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4.专利申请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专利授权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其中发明专利占30%左右,科技论文数量年均增长3%,引用率有明显提高;初步实现在筑省、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的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共享,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机率达60%以上。
5.完成8~10个药材及成药的标准研究,力争进入国家新版药典;开发国家级六类以上新药10~12个。
6.建立HACCP质量卫生关键点控制体系,取得绿色牛奶产品认证6~10个,开发出8~10个优质牛奶新制品,建立牛奶制品企业标准8~10个。建立引种、品种试验和万元示范区2~3个,新建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示范基地1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外销蔬菜区50万亩。形成贵阳市外销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在贵阳市实施高产科技示范园,面积30万亩,其中水稻20万亩,玉米10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