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快实施千(万)亿元级产业调整振兴及新兴产业跨越工程。至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达到2000亿元,装备制造业突破4000亿元,纺织、冶金和轻工产业均保持3%~5%的提升性增长,石化产业超过1500亿元;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超过60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1300亿元,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超过4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超200亿元。(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苏州食药监局、苏州供电公司、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统计局)
(九)到2012年,建成1个5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4000亿元级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2个3000亿元级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2个2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常熟经济开发区),以及吴江经济开发区、吴中经济开发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等一批1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责任部门:市外经贸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发改委)
(十)重点推进苏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十一)大力发展新型平板显示、现代通讯、光纤光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风电设备、光伏设备、环保设备、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医药及生物技术等产业,到2012年,培育壮大100个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各30个。积极推进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到2012年,形成国家级基地10个以上。(责任部门:市经贸委、苏州质监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苏州食药监局、苏州检验检疫局)
(十二)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和地标型企业,到2012年,全市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47家,超百亿工业企业31家(其中超500亿和1000亿各1家);培育10家左右地标型企业和23家出口超10亿美元的工业企业。(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外经贸局、市统计局、苏州检验检疫局)
(十三)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到2012年,全市工业企业国内注册商标年均新增3000件,国际注册商标年均增长20%以上。(责任部门:苏州工商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知识产权局)
(十四)加强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级信息技术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及移动通讯产品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到2012年,新建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5个;累计有25家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落户苏州。(责任部门:苏州质监局、苏州检验检疫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科技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