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向招商推进二组:负责机车及配套、新材料等产业和重点产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定向招商。
3.定向招商推进三组:负责家电电子、汽车配套、化工、船舶海工、机械钢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国防科工等产业的定向招商。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领导小组确定事项的部署安排及全市工业调整振兴和定向招商协调推进工作。负责全市工业调整振兴和定向招商的责任分工、配套政策制定、督查考核及日常调度管理等工作。
各有关区(市)政府也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部门专人抓。要充分发挥招商主体作用,按照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招商对象和区域分工,全力做好工业调整振兴和定向招商工作。
(二)加快工业定向招商载体建设。大力推进高新区和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建设,尽快具备项目承载能力,形成以高新区、开发区、城阳区和六个功能区为主要载体,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胶南纺织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即墨纺织服装服饰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辅助的定向招商载体新格局。在功能区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中心、标准检测中心、设施共用中心、研发协作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决策支持中心等9大系统,打造定向招商的优质服务平台。
(三)加快招商方式转变。按照各区(市)产业优势和产业缺失情况,根据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方向和发展需求,提出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所需引入的配套或互补性产业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与技术搜索,锁定目标企业、机构或领军型人才,编制定向招商目标图,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招商;吸引领军型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促进机构共建“国际产业基地”。将政府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资源项目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换取我市产业升级所需的高新技术项目。由政府引导,形成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资本金融机构和贸易机构等招商战略联盟。由市级投资促进机构牵头,联合各区(市)共同在海外设立“招商驿站”。充分利用已有项目资源和已落户大企业,以商引商,加快相关产品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紧密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加快定向招商管理机制建设。制定《青岛市工业定向招商指导目录》,明确工业发展和定向招商的重点领域、项目准入条件。制定《青岛市工业定向招商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重点招商项目评估制度,建立工业定向招商项目库,合理确定招商单位和承接单位的利益分配关系。制定《工业定向招商工作考核办法》,将实施定向招商促进工业调整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与各区(市)签订2009-2012年定向招商和产业振兴目标责任书,逐年进行考核。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处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引进和落地创造良好条件。对照梳理出来的国内外大公司名单,排出时间表逐户登门推介招商。建立项目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和审批、建设情况,确保项目履约率和出资率。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机制、挂牌督办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对定向招商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造成项目流失和未完成定向招商责任分工的单位,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的相关政策,对开展定向招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全面推动定向招商和产业调整振兴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