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供人食用玉米的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供人食用玉米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七)辣椒正确保管率。
辣椒正确保管率=
| 正确保管辣椒的户数
| ×100%
|
调查户数
|
(八)砷中毒病人检出率。
砷中毒病人检出率=
| 砷中毒病人检出人数
| ×100%
|
被检查人数
|
附录2
监测表格(表1~4)
表1 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高砷煤矿监督管理情况
|
监测县名
| 高砷煤矿名称
| 管理情况
|
县(乡)煤矿安全部门
| 村干部询问
| 现场检查
| 结论
|
监管结果明确
| 处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监测结果、村干部询问、现场检查、结论栏:使用填1,未使用填0。
|
2. 处理措施栏:如果监测结果为高砷煤矿在使用,进行了关闭处理填1,未进行关闭处理填0。
|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
表2 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调查表
|
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村
|
户主姓名
| 炉灶使用情况
| 行为转变情况
|
煤砷
mg/kg
|
炉灶类型
| 炉灶质量
| 炉灶使用
方法
| 食物干燥
方式
| 食物储存
方式
| 食物加工前淘洗
|
采暖季节
| 非采暖节
|
铁炉
| 电热
器
| 煤灶
| 铁炉
| 煤灶
| 电炊具
| 沼气灶
| 天然气灶
| 铁炉
| 煤灶
| 铁炉
| 煤灶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食用
玉米
| 辣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炉灶类型栏:有填1,无填0。
2. 炉灶质量栏:质量合格炉灶的炉盘、炉盖和烟囱等设施齐全填1,部分损坏但仍能使用填2,完全损坏不能使用填3。
3. 炉灶使用方法栏:正确使用填1,不正确使用填2。
4. 食物干燥方式栏:正确填1,不正确填2。
5. 食物储存方式栏:密闭储存填1,不密闭储存填2。
6. 食物加工前淘洗栏:淘洗填1,不淘洗填2。
|
|
| 调查人:
| 审核人:
|
|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
表3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表
省
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村
编号
| 姓 名
| 户主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燃用高砷煤的年限
| 患病年限
| 皮肤角化
| 色素脱失
| 色素沉着
| 诊 断
| 尿砷
(mg/L)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正常
| 可疑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皮肤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1.皮肤角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符合的填1,不符合的填0。
2.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符合的项目填1,不符合填0。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表4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死亡人口登记表
省
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 村
户主姓名: 死者姓名: 性别: 民族: 职业:
婚姻状况: 文化程度: 实足年龄: 岁。
家庭住址: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死者生前是否有高砷暴露史:否( );是( )。
死者生前是否患砷中毒:否( );是( )。
死者生前砷中毒患病情况:轻度( )、中度( )、重度( );患病年限 年。
死亡地点:医院( )、家中或赴医院途中( )、外地及其他( )、不详( )。
最高诊断单位:省级医院( )、地级医院( )、县级医院( )、乡级医院( )、 村卫生室( )、其他私人诊所( )、未就诊( )、不详( )。
最高诊断依据:尸检( )、病理( )、手术( )、临床+理化( )、临床( )、死后推断( )、不详( )。
诊断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根本死亡原因:意外伤害(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病名 )、不详( )。
死者生前所患恶性肿瘤情况:诊断: 病理类型:
死者生前所患其他疾病:
1.
2.
3.
4.
注:1.括号栏:有√;2.根本死亡原因、死者生前所患恶性肿瘤情况、死者生前所患其他疾病:须有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或诊断。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录3
监测报告提纲
一、标题
××年度××省(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二、前言
××年×月至×月,××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按照《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组织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三、材料与方法
(一)监测对象与内容。
1.××监测县高砷煤矿监督管理情况。
2.××监测县××监测村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3.××监测县××监测村病情变化情况。
(二)诊断方法。
1.砷中毒病例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
2.煤砷采用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1996)测定。
3.尿砷采用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测定。
四、监测结果
(一)高砷煤矿管理情况。
本年度共监测××个高砷煤矿,监测覆盖率为××%,在开采的高砷煤矿××个,开采率为××%。
(二)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表2可见,本年度在××个行政村监测××户改良炉灶家庭,监测覆盖率为××%。在采暖季节,监测户使用铁炉××户,占××%;使用电热器××户,占××%;使用改良灶××户,占××%。在非采暖季节,监测户使用铁炉××户,占××%;使用改良灶××户,占××%;使用电炊具××户,占××%;使用沼气灶××户,占××%;使用天然气灶××户,占××%。
表3可见,在监测户中,铁炉合格户数为××户,合格率为××%;改良灶合格户数为××户,合格率为××%;正确使用铁炉的××户,正确使用率为××%;正确使用改良灶的××户,正确使用率为××%;采用避免煤烟污染方式干燥玉米的××户,正确干燥率为××%;采用避免煤烟污染方式干燥辣椒的××户,正确干燥率为××%;采用避免煤烟污染方式保管玉米的××户,正确保管率为××%;采用避免煤烟污染方式保管辣椒的××户,正确保管率为××%;玉米烹调前淘洗××户,淘洗率为××%;辣椒烹调前淘洗××户,淘洗率为××%;监测户平均煤砷含量为××±××mg/kg。
(三)防治效果。
1.病情监测。表4可见,本年度共监测××个自然村,体检××人,砷中毒检出率为××%,其中可疑病例××例,占××%;轻度病例××例,占××%;中度病例××例,占××%;重度病例××例,占××%;新发病例××例;皮肤癌累计病例××例;砷中毒病例尿砷含量几何均值为××±××mg/L。
2.病区村死亡人口登记。表5可见,本年度共监测××个自然村,死亡人数为××人,砷中毒病例死亡××人,占死亡人数的××%;其他人员死亡××人,占死亡人数的××%。累计死亡人数为××人,砷中毒病例累计死亡××人,占累计死亡人数的××%;其他人员累计死亡××人,占累计死亡人数的××%。
五、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