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发展特色渔业。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效外向特色渔业发展。一是加快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里下河、淮北和大中型湖泊周边地区重点建设特种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养殖基地,沿海地区重点建设优质水产种苗基地、特色高效生态水产品生产出口基地、海珍品养殖基地等,沿江、苏南地区重点建设高效生态健康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基地、观光休闲渔业基地。2010年着力示范推广小龙虾等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养殖,推进特色水产品产业化开发。二是加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今冬明春积极组织实施池塘设施改造工程,全省新建或改建标准化鱼池5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增氧、投饵等机械化设施,新增微孔增氧设施等养殖面积15万亩。三是大力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推广应用高效渔业生产模式,有序推进水域滩涂规模经营,大力扶持30个高效特色水产良种基地和15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前伸后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着力推进“三大载体”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扶持20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由扶持单个龙头企业向发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转变;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每个县都要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辅导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三是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覆盖,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地区最低指导价,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逐年增长机制。四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推进昆山、扬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江宁、锡山、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及苏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扶持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产品境外促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创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用药登记、休药期等制度,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品牌创建。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和评选,提高品牌农产品规模和市场信誉度,形成一批消费者信得过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突出蔬菜农药、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等监测重点,增加抽检密度,提高监测覆盖面。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重点推进县级质检站建设,启动乡镇速测室建设。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