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9年秋播与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
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一个稳定,三个发展,四个提高”。
(一)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优化粮油种植布局。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稳定秋播小麦种植面积,油菜面积保持在700万亩左右。做强做优淮北优质强筋小麦、沿江沿海优质弱筋小麦、里下河沿淮优质中筋小麦优势区和优质双低油菜产业带。二是大力开展高产增效创建。建立粮棉油万亩示范片400个以上,其中水稻200个以上,小麦120个以上。在抓好秋播小麦省级22个万亩示范片基础上,小麦或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至少自建1个万亩示范片,42个粮食产能大县至少自建2个小麦万亩示范片。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新增43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继续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新建高标准粮田100万亩以上。四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突出秋收秋种期间农机服务,大力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控制直播稻发展,直播稻面积比2009年减少20%以上。
(二)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园艺。以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高档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为重点,努力提高园艺生产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园艺设施。淮北地区着力提高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比重,沿江、沿海地区大力提高钢架大棚比重,苏南地区逐步提高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和高架平顶防虫网棚比重。二是加大冬春设施蔬菜园艺生产。围绕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需求,以春提早和秋延后设施蔬菜及城郊优质叶菜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蔬菜产业。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开发,重点发展应时鲜果、优质精品茶叶、观赏苗木等。着力抓好全省50个设施园艺高效示范创建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努力提升景点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接待游客数量及营业收入增长15%。
(三)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稳定畜禽养殖总量、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重点,努力提升畜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以及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突出扩能增量,保障市场供给。以主产县扩能增产为重点,加强畜禽秋季增养补栏,力争2010年生猪主产县猪肉产量增加8%以上。积极应对市场波动,推进大中型规模养猪场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确保养殖增效增收。二是突出规模推进,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抓住上海、苏南地区畜禽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鼓励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大中型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突出项目带动,扩大良种覆盖范围。奶牛良种项目实行全覆盖,推广应用优质冷冻精液和节本增效养殖新技术;扩大生猪良种工程项目范围,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50%以上,三元杂交猪出栏量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