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蔬菜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我省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区位优势,以晋中、运城、临汾、大同等蔬菜主产区为依托,重点培育山西华晟果蔬饮品有限公司等42户蔬菜加工企业,发展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及保健蔬菜深加工,提高蔬菜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扩大蔬菜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到2013年,全省蔬菜加工量达到120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
(六)薯类加工企业。立足我省马铃薯、甘薯资源优势,以朔州、大同、运城、太原等优势产区为依托,重点培育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等16户薯类加工企业,重点开发保健食品、颗粒全粉、雪花全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13年,全省薯类加工量达到90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以上。
(七)油脂加工企业。以运城、吕梁、朔州等油料优势产区为依托,重点培育山西忠民集团有限公司等15户油脂加工企业,发展棉籽油、胡麻油、葵花籽油等特色植物油脂加工和市场紧缺的小品种保健油加工。到2013年,全省油脂加工量达到60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
(八)中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和黄芩、晋南生地和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等11户中药材加工企业,打造山西中药材加工企业品牌,提高山西中药在全国的市场地位。到2013年,全省中药材加工量达到8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
在优先发展八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多样化优势,培育39户桑麻、绒毛、皮革、甜菜、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四、推进措施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现有处于成长期的龙头企业要在制订好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技改、扩建项目的建设,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各地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要帮助企业开发新项目,充实项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已退出煤焦领域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对资源型企业转产中的项目选择、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协调解决好立项、用地和环评等实际问题。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省外、境外大型企业通过独资、参股等形式来我省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资源型企业转产和省外资本来我省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享受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