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建筑市场也相对繁荣,该地区的市场更加开放,建筑业施工企业外向度更高。
浙江和江苏两省是传统建筑强省。以江苏为例,2008年本省队伍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70%,省外产值近3000亿,占总产值8308亿的三分之一。省内建筑业布局上,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高,以苏州金螳螂装饰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承包企业,依靠强势的科技力量,开创了一条企业成功之路;苏中地区建筑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建筑业已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板块和乡镇的财政来源,全省29户特级企业,有15户集中在南通;苏北地区地江苏的贫困地区,依靠建筑劳务输出改变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目前已成为江苏建筑业企业高级技工的基地。同样,浙江省企业省外的建筑业产值高达3618亿元,居全国首位,进入世界建筑企业225强的企业数量最多。在全国大多数省份还研究建设业发展的政策的时候,浙江省已在制定颁布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与其相比,我们落后十年。这两省建筑业发展很快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建筑业企业职工解决了“为谁干”和“为什么干”的问题,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实施了科学管理和规模化经营,脱离了乡镇式、师徒式、家族式等旧的管理模式。
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农村人口密集省份,政府制定了积极的扶持政策,或自建、或与建筑业发达省份联合组建建筑劳务培训基地,走出了一条以建筑劳务输出为主的建筑业发展之路,以安徽为例,一年仅抹灰工的劳务收入就达几十个亿。
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处政治、经济发达地域,中直建筑业大企业多,实力雄厚,又借助于政治、经济中心的特殊性,建筑业发展程度高,与我们的可比性较差,表2列出了辽、吉、黑及江苏等省建筑业主要指标。
表2中指标反映出我省建筑业产值占固定资投资的比例较低,从固定资产的总量和近几年我省建筑业产值的增幅上分析,我省建筑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建筑业产值与企业户数的关系分析,我省企业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与辽、黑两省相比有很大差距;从省外产值的比例上分析,我省跨地区的产值主要由中直企业完成,本省企业2008年的省外签订的合同额仅6.8亿元,外向度很低;从高资质等级企业比例和劳动生产率上分析,我省企业的自身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是市场占有率低的直接原因;从行业职工占人口比例上分析,我省建筑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还较低。
表2 2008年辽、吉、黑、苏四省建筑业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吉林
| 辽宁
| 黑龙江
| 江苏
| 备注
|
1
| GDP
| 亿元
| 6424.06
| 13461.60
| 8310.01
| 30000
|
|
2
| 建筑业总产值
| 亿元
| 994.65
| 2512.65
| 1057.59
| 8308.46
|
|
3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4997.74
| 9814.68
| 3669.30
| 14758.36
|
|
4
| 省内建筑业产值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 %
| 19.72
| 22.23
| 25.58
| 36.12
| 2-5÷3
|
5
| 省外完成产值
| 亿元
| 130
| 330.3
| 118.81
| 2977.09
|
|
6
| 省外产值比例
| %
| 13.1
| 13.15
| 11.23
| 35.83
| 5÷2
|
7
| 建筑企业总数
| 户
| 2446
| 5360
| 2493
| 12555
|
|
8
| 特级企业户数
| 户
| 4
| 8
| 5
| 32
|
|
9
| 二级以上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 %
| 21.7
| 22.3
| 30.3
| 28.9
| 高资质企业比例
|
10
| 从业人员
| 万
| 38.7
| 103
| 46
| 464.33
|
|
11
| 劳动生产率
| 万/人
| 124606
| 166518
| 157617
| 173123
|
|
12
| 人口
| 万
| 2734.21
| 4315
| 3825
| 7676.5
|
|
13
| 从业人员占人口比例
| %
| 1.4
| 2.4
| 1.2
| 6.0
|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