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设计变更的批复
(浙交复〔2009〕141号)
杭州市交通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变更设计的请示》(杭交〔2009〕84号)悉。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于2002年由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浙计设计〔2002〕59号)批复实施,概算批复87313万元;2003年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补充初步设计的复函》(浙计设计〔2003〕44号)批复概算14925万元,合计概算为102238万元。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营运安全需要等原因,原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的设计方案变为路基方案,部分路段高填方路基方案变为桥梁方案等7项设计变更。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关于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由隧道变为路基的设计变更
K11+960~K12+220段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为山跳岭连拱隧道,全长260米,宽8.5米,砼路面。K17+220~K17+327段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为上村2号连拱隧道,全长107米,宽8.5米,砼路面。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对山跳岭连拱隧道、上村2号连拱隧道作了进一步优化、比选和补充。我厅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2〕186号)同意将原初步设计的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改用路堑方案,采用复曲线穿越垭口。
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减少概算为2909.7418万元(路基防护工程费用在上边坡防护形式变更中计算,路面工程费用在路面结构变更中计算)。
二、关于部分路段高填方路基变为桥梁的设计变更
(一)K26+870~K27+302.4、K32+420~K32+484.4、K21+390~K21+430.5路段原初步设计批复为高路堤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定测地质资料,发现部分高路堤路段地质情况较差,采用高路堤方案有安全隐患。为方便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我厅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2〕186号)同意将上述三个高路堤路段调整分别为为岭下大桥、新燕中桥、洲头中桥。其中岭下大桥全长432.4米,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简支变连续箱梁(6×25米+5×25米+6×25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台、桩基础;新燕中桥全长64.44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3×20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及肋式台,桩基础;洲头中桥全长41.01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2×16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及U型台,桩基础及扩大基础。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增加概算为2228.6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