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指导意见》、《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现代服务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化工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等7个意见的通知


  (七)培育新的增长点。1.卫星导航。依托中电科集团54所的技术优势,根据我国“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卫星组网及参与欧洲“伽利略计划”进展情况,推进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设备测试中心、系统运营服务中心、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建设全国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建设6个项目,总投资8亿元。2.太阳能电池。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谋划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节能和电力电子。依托54所、省电力公司、旭辉电气等企业,加快电力能源管理系统、节水控制系统、高耗能企业综合节能控制系统、逆变电源、超大功率直流电源、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各类高性能工业用电源和特种电源形成规模化生产。4.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利用54所、无线电四厂、申科电子、格林电子等公司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的技术实力,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先进电子测量仪器和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形成系列产品。5.集成电路。依托13所、54所等单位的技术优势,壮大石家庄市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将石家庄建成专用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6.软件和信息服务。依托新龙电子、省信息技术研究院、汉佳信息、航天天瑞等单位,加快电子政务及行业应用软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软件教育和培训发展,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发展需求,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九)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实施意见》和已发布的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抓好落实。鼓励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家申报重大专项,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优先考虑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鼓励支持申报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企业有需求、政府能做到”的原则在项目用地、财税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掌握的专项资金要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对列入国家和省支持的产业化项目给予不少于50万元的配套补助资金支持。以市发展投资公司为依托,设立政府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构建融资平台,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进行风险投资。对符合我市《高新技术成果落地石家庄奖励办法》、《鼓励企业项目建设办法》、《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条件的项目给予奖励。

  (十)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企业设立和监管程序,降低门槛,简化中间环节,吸引更多的人员从事电子信息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建立风险投资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整合资源,进行并购重组,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申报国家和省专项。支持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吸收上下游相关企业及信息服务企业参加的产业联盟,形成合力,联合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招商引资平台,搭建专门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国内外项目、资金、人才投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鼓励行业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推进软件登记和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十一)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工程、54所高档晶体振荡器产业化、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TFT液晶材料产业化、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公司年产100吨液晶材料、河北四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光纤活动连接器产业化等8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在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计划期限投产。抓好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12英寸硅单晶外延片产业化、54所天线产业化和电装中试楼、石家庄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800万片大直径低氧碳超薄单晶硅片、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控预警及信息管理装备系统产业化等1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力争到2011年全部竣工投产。抓好54所卫星导航产业基地、13所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液晶材料产业基地等12个项目的前期谋划工作,促使项目落户我市并早日开工,缩短产业化周期。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十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增加财政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推进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对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适当放宽市级评审条件,加强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争取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十三)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加强与境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大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企业的并购重组。创新工作方式,在注重引进龙头项目的同时,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优势,吸引境内外电子信息人才、技术、项目向我市转移。

  五、认真组织规划实施

  (十四)明确责任分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重点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按期完成。

  附件:
  1.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重点项目表(略)
  2.重点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略)

  关于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保持我市纺织工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产业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纺织工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为满足大众衣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产业体系比较完整。2008年底,全市纺织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44家,从业人员11.89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31亿元,实现利税7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5%、15.7%和19%,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市工业的第3位。目前已形成以棉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为主,兼有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家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装备水平有所提升。通过实施搬迁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清梳联、气流纺、自动络筒机数量,改造细纱机牵伸部分,新增紧密纺等新型纺纱设备,提高了设备水平和成纱质量,实现了产业升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纺织品所用原料由过去的以棉、涤为主,变为目前的棉、麻、彩棉、竹纤维、天丝、功能性纤维等多种纤维,产品由过去一般面料向功能性面料发展,深加工产品比重有所提高,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增长迅速。

  但在纺织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不容乐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国有资本退出迟缓,全市纺织服装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所占比重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特别是县域小纱厂、小布厂、小印染厂等大多为家族式企业,缺少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除纺织服装基地和辛集皮革服装比较集中外,多数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产业竞争力不高。产品结构层次偏低,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高附加值的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比重明显偏低。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市场影响力不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5%左右,远低于先进地区的3%的投入比重,与发达国家5%的差距更大,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面临形势。虽然我市纺织工业经过多年调整和发展,产业层次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不断趋升,使企业盈利水平持续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出口环境日趋恶化,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纺织工业困境加剧。但是,纺织工业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国家、省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市纺织工业调整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国民收入提高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必然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因此,今后三年,抓住国家调整和振兴纺织工业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已成为全市纺织工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三)发展思路。以国家规划、省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名牌带动、产业聚集,加快改制、做强做大”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领军企业,实现投资多元化。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以纺织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集群经济,推动全市纺织工业发展。

  (四)发展目标。总体实力增强。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80亿元;利税达到185亿元。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力争实现四年翻番。

  创新能力提升。组建和完善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2个,争创国内名牌2个,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节能减排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年均下降4.7%、3.6%、3.1%。

  三、主要任务

  (五)围绕国家重点方向,加快发展三大领域。积极发展高档及新型面料。大力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的生产;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及丝麻类产品的开发力度。印染行业重点发展差别化、功能性高档纺织品、新型纤维面料和多组分纤维面料。重点支持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大东纺织印染集团、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造优化升级、石家庄市鹏辉纺织有限公司新型高档服装面料、河北业盛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牛仔布生产线搬迁改造、石家庄润泰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及产业升级、石家庄常山一印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天竹纤维3万锭涡流纺纱线等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