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和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有基础,以现有生物制药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化步伐。通过建设实施一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实施一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提升基地产业持续创新能力;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高产业技术服务能力。经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打造成中国现代药都。
(四)发展目标。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速26%;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29%;利税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由目前的41个增加到60个;2009-2011年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实现生物产业增能、产品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体系功能进一步拓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一批产业技术先进、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使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在全国生物产业总体实力排名中居领先地位。
三、主要任务
(五)做强生物医药产业。1.化学制药。巩固原料药传统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集成,解决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推进生物催化与手性合成技术在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生产;推动研发、引进新型制剂辅料品种和技术,发展壮大新型药用辅料产业,构建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制剂、辅料、包材等完整的化学制药产业链。重点实施华药集团免疫抑制剂药物、抗癌药物、非青非头类制剂项目,石药集团特色原料药、冻干粉针制剂项目,柏奇化工有限公司7-氨基-3-氢头孢烷酸(7-ANCA)中间体等项目。
2.现代中药。加快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加快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疗效和附加值。重点发展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使用方便的现代复方中药和有效单体化合物新药。重点实施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现代中药产业园、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现代特色中药及国际制剂产业化、河北御盛隆堂有限公司中药固体制剂工程、河北中唐医药有限公司芪丹通络颗粒等项目。
3.新型药物制剂。大力发展新型药物制剂。加快脂质体、透皮给药和控缓释制剂、纳米制剂等新型制剂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一批疗效确切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重点实施石药集团国际制剂中心、石家庄四药年产5亿瓶(袋)现代化软包装输液、新型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等项目。
4.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突出发展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努力扩大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依托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多糖类药物、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和诊断试剂。重点实施华药集团白蛋白、石药集团重组鲑鱼降钙素、河北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肝素钠、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公司分子诊断试剂等项目。
5.营养保健品。加快发展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支持天然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产业化,实现营养保健品原料、制剂和功能食品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重点实施华药大豆异黄酮、番茄红素项目;石药集团保健品口服固体制剂;市农科院糖尿病人专用功能食品等项目。
(六)做大新兴生物产业。1.生物制造。大力推动工业生物技术在化工、酿造、造纸、纺织等传统工业领域绿色示范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重点发展微生物制造和生物基材料。支持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新型酶制剂的产业化,鼓励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在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支持生物基塑料、淀粉基化学品、糖工程产品、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的产业化。重点实施石家庄新宇三阳实业有限公司生物法乙醛酸项目,石药集团氨基酸项目,河北华丹有限公司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颗粒项目,华药集团L-乳酸、聚乳酸、L-色氨酸等项目。推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沼气工程,适时发展秸秆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液体燃料。与畜牧业发展互动,发展集约化专业养殖场沼气工程、大型工业沼气工程。合理利用秸杆资源,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提供清洁能源。适时实施华药集团非粮生物丁醇、华阳恒升生物柴油等项目。
2.生物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生物育种。支持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业化,支持我市具有优势的节水高产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农业新品种的产业化。培育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企业、种业、种畜(牧)公司。重点实施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生物兽药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原料及制剂、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兽药沃尼妙林、市农科院节水高产小麦石家庄8号和石麦15号、河北师大优质专用小麦冀师02-1等项目。
(七)促进产业集聚。根据生物产业发展特点和基地规划要求,结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研发孵化区、产业核心区、栾城生物产业园、赵县生物产业园、深泽生物产业园五个产业聚集区,尽快形成“两区三园”产业集群。1.研发孵化区。布局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依托华药新药中心、石药研发中心、省风险投资公司、市科技服务中心、生物产业和技术服务公共实验中心、医大生物工程中心、以岭研究院等研发孵化机构,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和孵化产业,并适时引进国内外研发和服务机构、公司总部,形成以创新要素和生物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加快谋划高端生物医药园区,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极。2.产业核心区。布局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石家庄内陆港等重点项目,在现有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型药物制剂,配套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产业核心区。3.栾城生物产业园。依托神威药业等企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业,配套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业集群。4.赵县生物产业园。依托该县淀粉及深加工产业,建设我市医药产业原料基地,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形成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制造和原料生产特色园区。5.深泽生物产业园。依托石家庄柏奇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龙泽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产业,形成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间体特色园区。
(八)提高生物产业创新能力。依托驻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基地内优势骨干企业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等,针对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能力瓶颈,建设较为系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设施、工程研究试验设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等综合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华药集团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华药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石药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石药集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石药集团手性工程中心项目、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神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注射给药系统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九)加快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通过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设备及资本等要素的有效整合,按照“高起点、快速度”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形成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等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北京产业调整的机遇,吸引高端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技术服务和实验中心、新药筛选与化合物制备公共实验中心、生物制造公共实验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等项目。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加强对生物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为生物(医药)产业二次创业、再创辉煌提供思想保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专门办公室,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服务。规划的5个生物产业园区所在县(市)、区也要成立专门协调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在市统一规划、统一指导下,做好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
(十一)对生物产业实施特别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市政府石政发〔2005〕43号文件《关于加快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办法》中制定的23条政策。同时,增加以下新政策:
1.由财政出资,对区内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实行政府津贴。
2.对获得国家一、二类新(兽)药证书、首个生物农药登记证书、国际、国家专利证书,并在我市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由市政府承担相应的申报费用。同时,对在我市实施该产品产业化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按《高新技术成果落地石家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3.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每个标准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
4.对获得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5.对能够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并在园区内实施的按照《高新技术成果落户石家庄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6.对列入国家和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企业,市政府给予地方资金配套。
7.对我市企业获得美国FDA、欧盟COS等国际认证的产品,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十二)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投融资机构的沟通联系,引进一批外资、外地企业向石家庄聚集。加大工作力度,改革招商方式,努力争取在引进技术、企业、产品、项目、资金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完善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争取我市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物流体系,加快内陆港建设,提高集货能力和工作效率,切实发挥其口岸功能。积极谋划医药物流中心,完善全市药品采购和配送物流网络建设,降低药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符合我市《鼓励企业项目建设办法》、《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条件的项目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