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指导意见等7个意见的通知
(石政发〔2009〕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指导意见》、《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现代服务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化工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关于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指导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现就实施全市工业倍增计划(2009-2012年),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础条件和总体目标
(一)基础条件。
产业门类较全,发展相对均衡。医药工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效果明显,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工业发展迅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冶金、建材行业布局日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规模增大,支撑作用明显。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5.73亿元、利税391.69亿元,完成增加值109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6%。
产业聚集加快,集群效应显现。七大市级工业园区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初具规模;药博园和南部工业新区快速启动;辛集皮革产业园、卓达服装产业园等县域工业园区基本形成;新兴建材、正定板材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全市工业布局日趋优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生物(医药)、装备、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等5个主导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55亿元,比2008年增长102%,年均增长27%,实现主导工业行业三年翻番目标。到2012年,生物(医药)、装备、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等5个主导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8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1%;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632亿元,比2008年增长104%,完成全部工业四年翻番目标。
全市主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产业聚集区达到10家以上,其中化工基地达到600亿元;50-1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达到1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2家以上、100-30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以上、50-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市工业发展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原则。
--分类实施。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不同行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要素支撑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按照“主导产业三年翻番、全部工业四年翻番”的总体要求,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集聚发展。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快主城区企业搬迁步伐,支持企业入驻五大基地及南部工业新区等,壮大产业集群。扶持有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有环境容量的地区,谋划建设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确保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靠近城区的工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
--扶优扶强。集中土地、资金等有限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大集团、大公司和产业聚集区的骨干核心企业加快发展。
--集约节约。整合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化、节约型发展道路。
--扩大开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合作,主动承接京津地区和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推进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深化国企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主要任务。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优化整合轻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发展集聚、竞争力强、拉动力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全市工业倍增发展。
1.着力发展生物(医药)工业。以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主要抓手,做强做大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大力培育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研发孵化区、产业核心区、现代中药区、生物制造和原料生产区、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区五个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持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优势企业,着力推进华药培养基级白蛋白、石药集团特色原料药、冻干粉针制剂、柏奇化工7-氨基-3-氢头孢烷酸(7-ANCA)、神威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园、河北以岭药业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技术服务和实验中心等项目。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3家, 50-100亿元企业3-5家,实现三年翻番。
2.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围绕煤矿资源开发发展煤矿装备、围绕铁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发展航空产业基地、围绕汽车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整车及配套产品、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其它关键装备,扎实抓好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布局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工作,重点支持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中航二集团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通用航空、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工程机械研发制造等项目。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实现三年翻番。
3.推进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生产的要求,继续发展以石炼化炼油综合改造及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龙头的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以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基地,发展壮大碳一化学基地,扎实抓好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主城区重点监控企业搬迁、落后产能淘汰等工作,重点支持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白龙化工公司、联合石化公司、柏奇化工、油漆厂、金万泰化肥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金石化肥60万吨合成氨多联产、橡胶一厂医药用橡胶密封制品、新宇三阳实业公司乙醛深加工等项目,重点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到 201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0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企业1家, 50-100亿元企业4家,原油加工达到1000万吨,总氨达到300万吨,阿维菌素达到1000吨,实现三年翻番。
4.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通信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公共安全、液晶和平板显示六大产业链,培育壮大卫星导航、太阳能电池、节能和电力电子、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集成电路等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石家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基地,重点支持中电科集团13所和54所,同辉公司、普兴公司、四方通信、永生华清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13所射频模块扩产,54所卫星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四方通信光纤活动连接器系列产品,石家庄永生华清、迈尔斯通、鹿泉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TFT液晶材料产业化和扩大规模等项目。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
5.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工业。遵循“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名牌带动、产业聚集,加快改制、做强做大”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档及新型面料,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扎实抓好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自主创新、淘汰落后装备、加强市场开拓等工作,重点支持石家庄常山股份公司、河北新大东纺织印染集团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正定纺织服装基地、辛集皮革服装基地、晋州纺织园、石家庄卓达服装产业园“两基地两园区”及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造优化升级、石家庄市鹏辉纺织有限公司新型高档服装面料、河北业盛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牛仔布生产线搬迁改造、石家庄润泰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及产业升级、石家庄常山一印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天竹纤维3万锭涡流纺纱线等项目。重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棉纺行业重点淘汰“1”字头型号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A513系列细纱机;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以及其它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装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实现四年翻番。
6.推进轻工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级化、产业布局园区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企业规模大型化”发展思路,巩固壮大液态奶及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屠宰类及肉制品和烟草加工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饮料及饮料酒行业,开发培育特色食品和禽蛋加工业,大力发展高档新闻纸、箱板纸、书写印刷纸加工以及高档皮革、功能及专用塑料、环保家具等,重点支持河北白沙烟草、珍极集团、双鸽集团、国大洛杉奇、赵县兴柏、辛集黑马、赵县泛亚龙腾、深泽深玉、鸿锐集团等优势企业,以永盛乳业有限公司高档乳制品系列产品、双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品加工基地、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禽肉类产品屠宰及深加工、益海粮油二期日产1000吨棉籽油1000吨面粉工程、鸿锐集团深泽工业基地年产35亿只PVC手套生产线、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年产330万张毛革一体鞋面革生产线为龙头项目,以产业发展为链条,提高产品规模和档次。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以上,实现五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