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关于转发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监会在对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考核时,将充分考虑其母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及母国监管当局法律法规和流动性监管水平对其的影响。
  第六十九条 银监会按本外币分别考核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并有权根据商业银行外汇业务规模以及对市场的影响按具体币种单独考核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第二节 监管程序

  第七十条 银监会采取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对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状况及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进行,并包括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定期沟通。
  第七十一条 银监会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定期采集有关数据,及时分析评价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遵守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各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情况进行监管,并在必要时要求商业银行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各项指标高于最低监管要求。
  第七十二条 银监会有权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对各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口径和计算频率等进行调整,并鼓励商业银行设定高于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内部预警指标,以便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恶化或突破流动性监管指标。
  第七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按规定及时向银监会及相关部门报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测报表、策略、政策和流程等相关信息资料。
  商业银行每年4月底前应向银监会报送上年度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对相关策略、政策、流程、限额等的调整情况进行说明。
  银监会可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及其在支付系统和金融市场的地位及风险状况等因素决定商业银行递交流动性风险监测报表和报告的内容和频率。
  第七十四条 商业银行在资产急剧扩张时需向监管部门报送有说服力的安全运营计划,说明资金来源和应用情况以及在资产急剧扩张或负债流失情况下的流动性安排及应急计划。
  第七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报告下列重大事项:
  (一)商业银行评级的重大调整。
  (二)商业银行大规模出售资产以提高流动性。
  (三)外部市场流动性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四)商业银行重要融资渠道即将受限或失灵。
  (五)本机构或机构所在地区发生挤兑事件。
  (六)有关机构对资产或抵押品跨境转移政策的调整。
  (七)集团、母行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或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八)集团或母行出现流动性困难。
  (九)其他可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报银监会备案。
  第七十六条 银监会根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评价结果决定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现场检查的频率。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完善性及其实施情况。
  (三)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有效性。
  (四)现金流量分析所用假设前提和参数的合理性、稳定性。
  (五)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的有效性。
  (六)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七)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有效性。
  (八)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的有效性。
  (九)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十)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报告的独立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向银监会报送的与流动性风险有关的报表、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十一)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履职情况。
  (十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机制的有效性。
  (十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第七十七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分析、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特别关注假设、情景及参数的合理性,并可根据需要要求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调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