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重点。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加工转化率为目标,促进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和多重增值;建设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出台优惠政策,加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低成本扩张,走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实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强化产业化经营科技支撑;创新产业化经营方式,完善“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建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
3.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突破35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20家,过5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5家;实施“3515”工程,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5亿元,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区域性骨干龙头企业500家;农产品原料基地采购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50%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80%以上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
1.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占有率,抓好1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含设施农业70万亩。滕州市标准化基地5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45万亩;其他区相应数据如下:薛城区10万亩、6万亩,山亭区10万亩、5万亩,市中区5万亩、2万亩,峄城区15万亩、7万亩,台儿庄区10万亩、5万亩。加快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步伐,滕州市以生猪、肉鸡、肉兔为主,薛城区以生猪、长毛兔为主,山亭区以肉用白山羊、肉鸡为主,市中区以肉鸭、蛋鸡为主,峄城区以蛋鸡、肉牛为主,台儿庄区以奶牛、肉牛为主。
2.建设重点。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鼓励发展“三资”农业,大宗农产品实现基地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认定和认证工作,推动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产业品牌、地域品牌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统计和发布平台,加强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
3.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50个以上,基地产品95%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各区(市)都要具备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监测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