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9年冬种生产的通知[失效]

  (一)以大幅度减少冬季抛荒为重点,努力增加冬种面积。
  各地要深入分析冬季抛荒的原因,认真研究开发农业、减少抛荒的有效措施,将增加冬种面积,减少冬季抛荒作为今年冬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明确工作目标,切实采取措施,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高速沿线和抛荒面积集中的地区,把任务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要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田季节性流转,在经济发达、冬季抛荒较严重的地方,所在乡镇、村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统一开发冬闲田,力争全市冬季抛荒面积比2008年减少50%。
  (二)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为重点,切实提高冬种效益。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冬季主导产业;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城郊地区,要围绕鲜销市场,充分利用设施栽培,生产优质蔬菜,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粮油主产区,要大力发展“双低”油菜,积极发展加工型小麦、高蛋白饲料大麦和优质啤酒大麦,解决饲料粮和啤酒大麦紧缺问题。大力推广马铃薯、蚕豌豆等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紫云英、黄花苜蓿等专用绿肥。远郊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要依托蔬菜加工、出口型企业,重点种植芥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加工型或较耐贮运的蔬菜品种,确保冬种生产有较高且稳定的效益;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运作模式。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冬种生产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推进土地季节性流转。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三)以创新农作制度为重点,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扶持培育冬季作物产业链,建立固定的栽培模式。针对我市实际,一要发展种养结合型农业,因地制宜推广粮饲畜轮作、“五园”(竹园、茶园、桑园、果园和疏林)养殖等模式,扶持规模养殖场发展优质牧草基地,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营和良性互动;二要大力发展立体开发型农业,探索推广水田、旱地、水体的立体种养如鱼鳖混养、蟹虾混养、茶园套种等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或水域资源;三要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广“桑枝条生产食用菌、菌糠作肥”、“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液还田”等循环农业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要大力发展间作套种型农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桑园、果园优势,套种中药材、蔬菜、粮油等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各地要积极拓展冬种内涵,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各区、县(市)要总结10个左右的典型模式,并积极开展示范推广活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