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惠府〔2009〕5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及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有关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保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以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前列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巩固和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和主导产业地位,对壮大我市经济总量,增强惠州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渗透和高增值特性,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就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现在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火炬计划激光头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视听产品产业园1个。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6.16亿元。
尽管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软件产业规模偏小、产业服务体系不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程度和产业链的关联度不高、行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惠州作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惠民之州”夯实雄厚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