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加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集中扶持一批产粮大县和产粮大户。
1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形成地方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继续抓好五大产业链、十大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生猪、油茶、柑橘、水产、茶叶、竹木、烟草等优势产业基地,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年销售收入过50亿、100亿的龙头企业;整合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努力在良种培育、生物技术、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支持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区域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推广农业技术。
16.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实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开拓农村市场,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17.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场税费和基层水管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18.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继续抓好“千村示范”工程和“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19.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再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