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继续抓好城乡就业工作,努力完成城镇就业新增任务,“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新建廉租房830套4.15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启动75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稳定解决9.3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和省、市创新型企业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扶持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部建设,改造乡镇卫生院99个,新建标准化村卫生站100个;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做好疾病防疫控制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加强文物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等事业发展。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目标。
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提高民兵应急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
(七)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抓好6家重点工业企业、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和巴河流域10个集镇污染治理,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工程,营造林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城乡绿化工程和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改善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监督机制;深化金融改革,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抓好平昌、南江、通江三县扩权强县工作和巴州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加强与发达地区开放合作,加快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努力增加招商引资实效。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