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全市带余热发电中空窑吨熟料耗标准煤平均为220千克,机立窑吨熟料耗标准煤平均为160千克,分别比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高100%和454%(国家标准能耗限额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吨熟料耗标准煤为110千克);全行业年耗能57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4%,是我市仅次于冶金行业的高耗能行业;年排放二氧化硫31915吨,粉尘11578吨,分别占全市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的243%和1526%。落后生产工艺吨熟料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吨水泥粉尘排放分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的59倍和73倍(新型干法工艺吨熟料排污综合系数为:二氧化硫014千克、吨水泥粉尘排污综合系数为:0414千克)。
3.行业发展省内滞后,产品产量和新装备水平较低。2005年至2008年,全省水泥年产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5%、252%、288%和9%,而我市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54%、122%、98%和-75%;水泥产量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54%、122%、98%和87%,水泥产量增速和产量占全省比重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2008年末,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达到22条,而我市仅有2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占全省9%。尽管我市还有1条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而全省在建有9条,占全省比重也只是222%。在今后3-8年时间里,全市拟建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6条,全省16条,占全省比重达到375%。
二、2008至2015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优势
1.产业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本溪市同时拥有丰富的水泥生产用自然资源和工业废渣两种资源,是辽宁省较少的城市之一。全市石灰石自然资源已探明储量127亿吨,保有储量41亿吨,其中适用于水泥生产用的石灰石,已探明储量4亿吨,保有储量10亿吨。我市石灰石资源位居全省第一位,主要分布在火连寨、高台子、田师付、南甸等地区。同时,本溪作为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每年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为2400余万吨。其中,本钢、北钢产生的冶炼废渣800余万吨,尾矿1300余万吨,粉煤灰45余万吨。这些材料均是生产水泥的辅助材料,既可改善本溪市的环境状况,又能降低水泥制造成本,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我市水泥工业也是依存于钢铁企业而发展起来的。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北距沈阳77公里,西距辽阳市70公里,东距丹东市约200公里。在200公里市场销售区域内还覆盖锦州、阜新和吉林省的通化、集安、四平以及内蒙古的通辽地区,境内有沈丹高速公路、本溪至沈阳高速公路及沈丹铁路通过,距东港、鲅鱼圈港口不到200公里,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