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

  (四)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等制度。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区域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方案,加强了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了目标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发挥了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应对工作,把这一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中央的部署,黑龙江、吉林两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了“三步走”的防控措施,严密防控水污染:一是加强监测防控,确保沿江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二是全面组织开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攻关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时提出应急对策;三是抓紧编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今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松花江水污染治理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8月下旬,妥善处置了松花江支流牤牛河污染事件,确保了群众饮用水安全,维护了国家对外形象。
  二、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虽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老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人民群众对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诉越来越多。
  (一)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浅层地下水已呈现面状污染态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第三季度以来,虽然增幅明显回落,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继续增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