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西北地区企业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微生物发酵技术、酶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技术等。
西北地区要根据国家对军品生产能力的调整要求,支持军工企业的分离分流,减轻军工企业的冗员负担和社会负担。要进一步支持军转民工作,依托军工企业装备优良、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在保障军需装备生产的同时,面向市场,加快军品科研成果向民品转移,发展军民兼容的高科技产业。围绕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民品,例如大客车、电子产品、机械装备、新型建材等,促进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积极稳妥地从一些领域退出
坚决果断地从缺乏竞争力的劣势行业退出,是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一定要统一思想,痛下决心,搞好规划,及早动手。通过主动退出和积极调整,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制糖行业,宁夏、青海和甘肃要全部退出;煤炭、纺织和钢铁等行业,大部分地区要进一步加大退出工作的力度。退出的主要方式是关闭破产,重点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所有的关闭破产企业要规范操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妥善安置好职工,确保社会稳定。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规划,切实抓好关闭“五小”和淘汰落后工作。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第二批)和《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对于那些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没有市场的企业以及因生产能力过剩而纳入总量控制范围的企业,要依法淘汰。
在退出劣势行业的同时,要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促进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切实改变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状况。通过兼并、出售、拍卖、租赁、股票上市等途径,对国有存量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步伐。
四、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要点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结构调整建立新的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是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紧密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努力探索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树立大市场的观念,把结构调整放在整个西北乃至全国的范围来谋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结构调整。
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国家必须垄断的领域外,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都要尽可能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要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持股;按照
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分工明确的董事会、监事会,形成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集团要建立和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对授权经营的企业要明确责任和权利,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管体系;积极推进以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改革。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创造相应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