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由大做强和协调发展。具体是要坚持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贸易方式转变,提升对外贸易的整体效益;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合作带动产品出口,扶植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培育配置全球资源、掌控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提升外资引进水平,促进产业良性聚集;加强政策调研和部门协作,优化产业与贸易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协调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继续推动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快速协调增长,为国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从产业大国、贸易大国向产业强国、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转移上加大力度、深化层次,壮大产业贸易规模;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走出去”,提升跨国经营能力。
2、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提高传统产品出口层次并重,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和效应提升。
3、以产业利益为起点,加强部门协调,确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
4、促进协调发展,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推动贸易增长,推动贸易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循环发展,增强外贸持续增长的基础。
5、以产业基地与园区建设为依托,发挥地方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产业、外贸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实现出口突破40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比例35%以上,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继续保持90%的份额。
2、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继续位居前列,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逐步优化,数字产品、网络产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出口比重不断提高,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控设备等出口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3、出口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超过5家,出口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超过50家;争取本土企业中有1-2家进入《财富》500强。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建立起国际化的投资、生产、营销体系,境外收入超过40%,主要产品全球份额占5%以上。
4、形成10个以上世界知名自主品牌,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比重超过20%,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比重大幅提高。
(四)发展重点
1、基础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片式元件、新型电子材料等。
2、软件,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及软件外包服务。
3、整机产品,主要包括新一代通信设备、数字化音视频产品、网络终端产品等。
4、应用产品,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
四、主要促进措施
(一)确立发展战略,加强组织保证
1、将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作为全行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提升为产业发展和国家外经贸的重要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形成政策扶持体系。
2、加强组织保证,在信息产业部出口协调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专门职能机构,充实人员队伍,负责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的协调促进工作。指导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从资金和人员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省市专门设立相应处室,专职负责出口与“走出去”的协调促进工作。
(二)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3、通过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专项资金等手段,加大对出口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软件、关键元器件和新型材料及其生产设备的开发,建设共用技术应用平台,鼓励各种形式的研发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