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推进省、地(市)、县信息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
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网络技术标准,在全国各省(区、市)、地(市)、县,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平台,实现与农业部信息中心互联互通。努力将信息服务网络向重点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延伸。
计划到2001年底,完善31个省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20%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约400~500个);到2002年底,再建设40~50%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在2003年以后的2~3年,陆续完成其余30~40%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地(市)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度,由各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市)和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凡有条件和工作基础的,可以建成内部网及独立域名网站;条件不具备的或省级网络功能较强可提供虚拟主页服务的,地(市)和县级可不建内部网及独立域名网站,但都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中心或开展相关服务。
要加大信息网络向乡镇延伸的力度。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原则,采取边培训、边推广的办法,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根据一些地方的做法,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可以依托乡镇农经站、农技服务站等部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要力争做到“六个一”的要求,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有一条电话专线,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要追求形式。
六、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
在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队伍)网络的延伸。要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站、农经站和农广校学员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组织(队伍)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里。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至少15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要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组织制定农村信息员岗位规范和要求。各省(区、市)要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抓紧编写信息服务工作手册及培训教材。通过农广校远程教育培训、中国农业信息网在线培训和省、地(市)、县逐级培训等形式,对各级信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农村信息员岗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