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建设
11.1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的任务
——为海域行政区域界线预选方案制定、评估、界线(方案)的比选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作为面积、长度的量算工具;
——管理勘界资料与成果;
——展示勘界成果。
11.2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的管理内容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以数字化方式管理海域勘界的资料、文件、成果、可视化产品及模型。
11.2.1 资料
各种形式(数据、录像、照片、声音、地图、历史文献、遥感影像等)的地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历史沿革等勘界资料。
11.2.2 文件
海域勘界相关的各种文件,如技术规程、档案管理规程、技术方案、技术原则、试点方案、总体方案、实施方案、政策措施、相关的法律文件等。
11.2.3 成果
勘界项目获得的反映勘界区域现状信息的各类专题性成果。
11.2.4 可视化产品
划界方案、划界依据及勘界区域现状等反映勘界成果的可视化产品。
11.3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数据组织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数据组织按附录S的要求执行。
11.4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表结构
11.4.1 点状要素
点状要素属性表的结构和数据项为:
内部标识码
用户标识码
中文标识
属性1
……
11.4.2 线状要素
线状要素属性表的结构和数据项为:
内部标识码
用户标识码
中文标识
属性1
11.4.3 面状要素
面状要素属性表的结构和数据项为:
内部标识码
用户标识码
中文标识
面积
周长
属性1
11.4.4 注记
注记属性表的结构和数据项为:
内部标识码
用户标识码
中文标识
属性1
11.5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要素分类与编码
各要素的分类与编码采用现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11.6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11.6.1 地理范围
地理范围应包括整个勘界范围。
11.6.2 坐标系统
统一采用地理坐标,即经纬度坐标。
11.6.3 投影
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应实现在等面积、等距离、等方位的各种投影方式中任意转换。
11.6.4 比例尺
比例尺为1∶50000。
11.6.5 位置精度
要素空间位置的误差小于地图上0.2mm。
11.7 系统功能
——基础地理图件及其它纸介质图件的数字化处理及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编辑;
——矢量数据的叠加、显示和分析;
——划界方案生成和方案综合分析;
——多媒体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显示;
——三维地形动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