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勘界信息系统实体光盘;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使用说明书。
9.5 档案
海域勘界成果均应按《海域勘界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归档。
10 海域勘界成果图件规定
10.1 主要图件组成
海域勘界成果图应包含下列主要图件:
——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
——基础岸线图;
——岸线稳定性分析图;
——岸滩与海底地形图;
——岸滩与海底地貌图;
——沉积物(底质)类型图;
——底栖生物群落分布图。
10.2 投影
成果图件投影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0.3 比例尺
图件比例尺为1∶50000,均采用自由分幅。
10.4 基准面
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为理论最低潮面。
10.5 坐标系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10.6 基本图面要素
成果图件图面要素除专业内容外还应包括:陆域行政区域界线、主要交通网、乡(镇)级以上居民点(界线两侧范围内居民点可适当加密)、等高线、制高点、河流、海岸线、海岸界点、岛屿、等深线(0m、2m、5m、10m、20m、30m……)等要素,其它要素可视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并加以相应的文字注明,各类成果图编绘要求见附录P,主要要素的绘制要求见附录Q。
10.7 着色与图例
海、陆部分应分别加普染色,以明显区分;各类型图件要绘出表示要素的图例系统。
10.8 绘图工具
成果图绘制采用计算机制图,数据格式采用“.e00”标准格式。
10.9 图廓整饰
10.9.1 图廓样式
内图廓线粗0.1mm,外图廓线粗0.8mm,内图廓线至外图廓线外沿的距离为10mm。
方里网线粗为0.1mm。
图廓边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1mm,对角线、方里网格线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3mm,格网交点的直角坐标位移小于等于图上±0.6mm。
图廓整饰样式见附录Q。
10.9.2 图廓分划间距
图廓划分间距分为最大分划、次分划、细分划及最小分划四级,其分划间距见附录R的表R.1。
10.9.3 经纬线网
图内每10′展绘经纬网线。纬度数字注于纬线上方,如度数与分数同时注出时,度数注于纬线上方,分数注于纬线下方。经度数字注于经线左侧,如度数与分数同时注出时,度数注于经线左侧,分数注于经线右侧。
10.9.4 区域注记
区域注记注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县级区、自治州)、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村庄。注记字体及字号见附录R的表R.2。
10.9.5 图名
海域勘界专题图图名为界线名加“海域勘界(专题名)图”,如天津市与河北省北侧界线海域勘界岸滩与海底地形图图名为“津冀北线海域勘界岸滩与海底地形图”。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图名为界线名加“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如辽鲁线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图名为“辽鲁线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