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域勘界技术规程

  样品采集与分析、资料整理等按《海洋监测规范》GB117378.2中潮间带生物调查的要求进行。
  6.3.1.2 成果
  (1)资料汇编
  潮间带生物调查统计应满足附录K的要求。
  (2)图件
  编绘潮间带生物群落分布图。
  6.3.2 潮下带(浅海)
  6.3.2.1 调查内容
  潮下带(浅海)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主要经济种类和资源量(现存量)。
  断面和站位的布设:定量采样设5条断面,即调查中间线1条,两侧各2条。中间线长度小于60km时,3km~4km设1个站位;中间线长度大于60km时,4km~6km设1个站位。定性拖网取样站位数不少于定量调查总站位的1/8~1/10。
  样品采集与分析、资料整理等根据《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GB12763.6中第五篇大型底栖生物调查的要求进行。
  6.3.2.2 成果
  (1)资料汇编
  潮下带(浅海)大型底栖生物调查统计应满足附录K的要求。
  (2)图件
  编绘潮下带(浅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图。
  6.4 争议岛屿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6.4.1 岛屿的地理位置
  6.4.2 岛屿历史沿革
  调查岛屿在建国后行政归属的变更。
  6.4.3 岛屿人文
  包括岛上居民的民族构成、人口发展史、生活与生产习惯、民俗等。
  6.4.4 岛屿及其周围水域的开发活动
  岛屿及其周围水域的开发活动历史、开发现状、开发者情况、经济投入与效益等。
  6.4.5 岛屿及其周围水域管理情况
  6.4.6 争议原因

7 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方案)的初拟与比选

  7.1 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方案)的初拟
  7.1.1 已有历史习惯线
  对无争议且涉界双方均认可的历史习惯线可作为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初拟线(方案)。
  7.1.2 无历史习惯线、协议线
  如无历史习惯线、协议线,则可采用附录D有关方法进行界线(方案)的初拟。
  7.1.3 初拟线分析
  初拟界线(方案)可在涉界方彼此等同的范围内进行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内容的比较分析。
  7.2 初拟界线(方案)基本量化方法
  7.2.1 经济、资源均等海区
  当勘界调查中间线两侧资源分布较均匀时,初拟界线(方案)的线性化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参照7.1.3进行初拟界线(方案)的选优。
  7.2.2 经济、资源非均等海区
  当调查中间线两侧资源差异较大时,初拟界线(方案)的选优可采用因子比较法。所选因子主要包括:岸滩与海底地貌、地形、底栖生物资源、底质、岛屿、社会环境、开发投入、岸线长度与海域面积之比等。
  如需确定各因子权重时,可采用专家评判法。

8 海域行政区域界线表述规定

  8.1 界线
 
 8.1.1 界线编码及命名
  省际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编码采用4位编码制,编码由涉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以下简称代码简码)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确定(见附录L)。相同的涉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北、南两条界线时,分别在编码后加注“(N)”或“(S)”。代码简码数值小的省份在前,如辽宁省代码简码为21,山东省代码简码为37,则辽宁省与山东省的界线编码为2137;天津市与河北省的北、南侧界线编码分别为1213(N)和1213(S)。界线的命名一般由涉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加“线”字组成,代码简码小者在前,如辽宁省与山东省的界线命名为“辽鲁线”;若相同涉界方有两条界线,则在涉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后加“北线”或“南线”,如天津市与河北省的北侧界线命名为“津冀北线”、天津市与河北省的南侧界线命名为“津冀南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